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年第1期文章
  • 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在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在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152例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2h血糖(2HPG)正常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按HbA1c正常/异常分层后随机分HbA1c正常组(115例,以下简称正常组)及HbA1c异常组(37例,以下简称异常组),分别给予利培酮(正常组37例,异常组12例)、氯氮平(正常组40例,异常组13例)及氯丙嗪(正常组38例,异常组......

    作者:徐乐平;纪菊英;端义扬;施辉;张斌;邵亚琴;孙剑 刊期: 2006- 01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性患儿至青春期的再评估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性患儿在青春期的预后.方法于2004年1一12月对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基线)就诊于精神科门诊的88例ADHD男性患儿(随访组)进行随访,随访时纳入性别、年龄与随访组相匹配的对照儿童90名(对照组);以定式访谈方法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对随访组确定诊断,并结合自拟的调查问卷了解其相关情况.结果(1)随访时,随访组有48例(54%)仍......

    作者:康传媛;王玉凤;杨莉 刊期: 2006- 01

  • 社区正常老年人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人的随访研究

    目的了解社区正常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和转归.方法分别于2000年5月和2004年6月(时隔4年)对杭州市186名≥_60岁老年人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抽取方法进行调查.两次调查的程序和使用工具相同,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诊断,用世界卫生组织老年认知功能评价成套神经心理测验(WHO-BCAI)进行测查.结果(1)在2000年调查时诊断为正常的127例中......

    作者:夏泳;陈斌华;苏雪倩;倪煜青;江长旺;李秀荣;缪英 刊期: 2006- 01

  •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额叶三维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额叶灰、白质可能存在的神经生化异常.方法对24例首次发病抑郁症患者(抑郁症2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者4例;抑郁症组)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及应用三维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检查,测量双侧额叶背外侧白质和前部扣带回皮质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和肌酸(Cr)的绝对值,计算NAA、Cho、MI与Cr的比值,并与2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作者:林明方;李建军;王桂华;蒋湘玲;郭敏;李传资;赵应满;余宁 刊期: 2006- 01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是否存在大脑结构形态学的改变.方法对12例因火灾事故而致PTSD患者(PTSD组)、12名年龄、性别和创伤暴露均与PTSD组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进行MRI扫描,获取脑结构的T1加权像和3维图像,进行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比较两组灰质、白质密度的异同.结果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PTSD组与对照组灰质密度比较的差值,在左侧海马(Talairach坐标......

    作者:陈树林;刘军;李凌江;夏薇薇;胡德文;张锦黎 刊期: 2006- 01

  • 不同刺激对条件性恐惧大鼠行为及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对条件性恐惧大鼠的行为、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长时程增强(LTP)及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将106只大鼠分为7个实验组和4个行为对照组,检测其活体海马CA1区EPSP的LTP和LTD.(1)应激:①空白对照组(11只)除外,将6个实验组大鼠分别在A箱(应激箱)和B箱(非应激箱)中适应2d,第3天在A箱中给予20个条件性光刺激(CS)和足底电击(应激),......

    作者:李则宣;李凌江 刊期: 2006- 01

  • 穴位刺激加行为疗法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性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氯米帕明、穴位刺激加行为疗法(以下简称调控法)、氯米帕明和调控法联合应用治疗强迫性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1例强迫性障碍患者分为三个治疗组,其中氯米帕明(125~200mg/d)组30例,调控法(其中穴位刺激劳宫穴和内关穴)组31例,调控法加氯米帕明(75~100mg/d)组30例,共治疗8周.以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G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

    作者:冯斌;刘兰英;徐方忠;陈炯;王佩蓉;陈文松;于恩彦 刊期: 2006- 01

  •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173例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别进行利培酮(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氟哌啶醇组)治疗,其中利培酮组85例,平均剂量为4.6mg/d;氟哌啶醇组88例,平均剂量为8.0mg/d;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Young躁狂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根据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统计指导原则规定,由......

    作者:张鸿燕;舒良;李华芳;顾牛范;谢世平;李婷;肖卫东;李鸣;张波;刘铁榜 刊期: 2006- 01

  • 慢性应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效应及与焦虑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应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及与焦虑行为的关系.方法将3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精神应激组(30只)和对照组(8只).对应激组采用限制应激和饮水冲突应激,持续2个月;分别于应激前、应激后1,2个月用空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焦虑水平,计算出中央格爬行次数、外周格爬行次数、开放臂进入次数及停留时间、闭合臂进入次数及停留时间.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血管局部增殖细胞核抗......

    作者:李卫晖;李凌江;石长杰 刊期: 2006- 01

  •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抑郁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首发患者(患者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40例,75~300mg/d)或盐酸氟西汀胶囊(40例,20~40mg/d)治疗,共12周.于治疗基线和治疗末评定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韦氏记忆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并与41名健康志愿......

    作者:苏晖;江开达;徐一峰;宋立升;虞一萍 刊期: 200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