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年第1期文章
  • 海洛因成瘾者默认网络功能改变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者默认网络的功能影像学改变.方法14例海洛因成瘾者(海洛因成瘾组)和14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海洛因成瘾组和对照组的默认网络进行组内及组间分析,以了解成瘾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改变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海洛因成瘾组默认网络的额上回内侧(t=-2.61)、前扣带回(t=-3.32)及楔叶(t左=-3.49,t右=-3.40)的功能连接......

    作者:亢志强;钱若兵;林彬;袁季;牛朝诗;傅先明;汪业汉 刊期: 2015- 01

  • 抑郁症合并分离性障碍一例

    患者女,40岁.因情绪低落,睡眠差1年,加重2周,于2013年8月18日入我院.患者于2012年8月无明显诱因渐起情绪低落,兴趣下降,言语活动较前减少,工作不积极,与单位同事关系紧张,一直未诊治.2周前自觉在单位工作压力大,受同事排挤,遂辞职,情绪愈加低落,自责内疚,有轻生念头.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夜间睡眠差,入睡困难,早醒.......

    作者:董丽平;童萍;石元洪 刊期: 2015- 01

  • 双相障碍女性患者性欲亢进一例

    患者女,58岁.因情绪低落30年,性欲亢进20年,于2013年5月17日来我院门诊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兴奋2个月余.患者于1983年因婆媳关系不好经常吵架、打架,曾想撞车、喝农药自杀.3年后与婆婆分开住,但为家庭房产仍吵架、打架.丈夫帮着家人,患者更伤心.至1993年上半年某日早晨醒来突然感到阴部不适,有性要求.一般每天出现2~3次,多6~7次,偶有1个月不出现.曾在泌尿科、妇产科检查无阳性发现......

    作者:刘雨生;王伟;王军 刊期: 2015- 01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一例

    患者男,45岁,已婚,初中文化.因发作性抽搐,意识不清8个月,胡语行为异常半个月,于2014年3月13日住我院治疗.2013年7月中旬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抽搐,眼球上翻,意识不清,吐白沫,倒地,大小便失禁,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与治疗不详,此后患者常感针刺样头痛.2014年2月27日晚于睡眠中突发四肢抽搐,呼之不应,吐白沫,大汗,小便失禁,半小时内发作2次,每次持续5~6min.......

    作者:唐文新;朱丞;曹阳光 刊期: 2015- 01

  • 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其核心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自觉无用、体质量减少、失眠等精神及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常有自杀倾向,研究显示,有10%~15%的患者终死于自杀[1],这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成为当前科学界热门课题之一.近年来,抑郁症的神经免疫机制备受关注.而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的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和炎性反应过程......

    作者:王亚林;俞瑾;刘琼 刊期: 2015- 01

  • 母孕期遭受应激对后代心身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应激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变化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非特异性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母孕期是胎儿发育的重要时期,母孕期经历自然灾害、病毒感染或精神创伤等应激性事件会导致妊娠妇女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怖等不良情绪,影响子代的神经发育和心身健康状况,并导致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增加[1].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增长,孕妇在妊娠期常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刺激而发生母孕期应激.......

    作者:张云;赵媛媛;王学义 刊期: 2015- 01

  • 强迫障碍药物循证治疗进展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终身患病率0.8%~3.0%[1],平均发病年龄19~29岁[2-3].尽管病理生理机制至今未明,但近三十年通过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影像学、遗传学及精神药理学等多维度的研究,我们仍然有所收获.如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cortico-striatal-thalamic-cortical,CSTC)环路功能异常被认为是强迫......

    作者:陈松;杨甫德 刊期: 2015- 01

  • 关注精神分裂症的社会认知研究

    社会认知涉及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包括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已有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和追踪研究证明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缺损在不同临床阶段表现比较稳定,并且这一缺损对功能结局具有预测作用[1-2].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社会认知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作者:陈楚侨;王毅 刊期: 2015- 01

  •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早期识别与治疗的重要意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遗传、发育和环境等因素促发的复杂性精神疾病[1].该病往往在患者成年早期或青少年晚期出现明显的精神病发作(阳性症状)时才被诊断,也有部分患者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13~18岁)和儿童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13岁)[2].在确定诊断前患者多数都经历了早期症状的前驱期,亦称疾病未治疗期,与精神分裂症的低治愈率密切相关.......

    作者:赵靖平;张璐璐 刊期: 2015- 01

  • 2014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纪要

    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精神卫生与精神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焦虑障碍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创伤防治协作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4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于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长沙市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代表,以及日本的代表,共300余名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施慎逊 刊期: 201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