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年第2期文章
  • 桥本脑病伴发精神障碍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已婚,打工,因“腿部抖动2年,头昏1个月,言行乱半个月”于2016年5月12日入院.患者2014年出现左腿持续不自主抖动,外院门诊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家属无法提供检查报告),服药(具体不详)后缓解.2016年3月外院复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

    作者:陈淼;徐西嘉;闫磊;刘卫国;张心保 刊期: 2017- 02

  • 经前期烦躁障碍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初三学生,成绩优异.因“间歇性情绪低,少语,兴趣丧失2个月,再次发病4d”于2015年12月14日第1次来我院就诊.2015年10月10日患者无明显诱因首次出现情绪低落,思考问题困难,厌学,返家后仍表现情绪低,哭泣,对日常生活兴趣丧失,少语,懒动,躯体不适,难以名状,恶心,食欲差,夜眠差,大小便正常,当时未诊治,7d后自行好转.2015年11月18日(经前1周)再次出现上......

    作者:高倩;张瑞岭 刊期: 2017- 02

  • 双相障碍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

    有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精神障碍高危人群中患者表现出社会认知的缺损,而关于双相障碍患者的研究较少.社会认知中强调对认知过程的理解包括对他人、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和规则的认知[1],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情绪知觉、心理理论(theoryofmind)和共情(empathy)、归因(attribution)和社会知识[2].我们主要关注双相障碍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将从情绪知觉、心......

    作者:马燕桃;邵蕾;李志营;于欣;陈楚侨;王毅 刊期: 2017- 02

  • 大数据时代下全球脑科学研究项目介绍

    自2013年欧洲人类脑计划(HumanBrainProject,HBP)被提出以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脑科学(brainscience)项日亦陆续进入发展阶段,人类对大脑的探索研究跨入高度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从微观的神经元到宏观的脑皮质,这一切不仅仅印证了21世纪是脑科学的世纪,而且对大脑的深入研究也将成为串联神经科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医学、科学哲学等学科的“纵贯线”.然而在“大科学......

    作者:路翰娜 刊期: 2017- 02

  • 甲基苯丙胺依赖的药物治疗进展

    以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为主体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s,ATS)是世界上使用广泛的毒品之一.截至2014年,世界人口的0.3%~1.3%使用ATS,仅次于大麻,超过海洛因和可卡因的总和[1].在我国,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ATS滥用形势日趋严峻,正在逐步取代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根据《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

    作者:蔡尚立;王刚;郝伟 刊期: 2017- 02

  • 囤积障碍的研究进展

    囤积行为(hoarding)一直被认为是强迫症或者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一个症状.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提出,如果只把囤积行为作为精神疾病的一个症状而不进行进一步区分,不能有效地指导治疗和干预[1/.有证据显示,囤积行为作为囤积障碍(hoardingdisorder)的主要外在表现,在病理学等方面不是强迫症的一个亚型[2-4],在DSM-5中,强迫及相关障碍作为一个独立章节列出,囤积障碍也与强迫症等成为并列......

    作者:杨海燕;史战明;周建初 刊期: 2017- 02

  • 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间的关系.方法114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经单一利培酮治疗12周,应用PANS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andSocialPerformanceScale,PSP)、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韦氏智能测验数字识记法、数字划消测验分别对患者组进行基线和12周时的测评,同时收集汉族健康对照者178名(对照组);采用TaqMan等......

    作者:曾雷;元静;康传媛;卫芋君;张艳;徐莉;冯国华;杨建中 刊期: 2017- 02

  •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未用药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的变化特征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变化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1例首次发病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分别在药物治疗前及口服第2代抗精神药治疗3个月后)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fMRI扫描,计算全脑低频振幅值;同期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AssessmentofFunc......

    作者:陈峰;姚乾坤;占达飞;潘梦洁;谢歆昕;李长清;邢增宝;李建军 刊期: 2017- 02

  •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面孔情绪认知与额叶白质纤维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比较首次发病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面孔情绪的识别差异及其与脑额叶白质纤维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6例首次发病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扫描;采用FACT方法和面孔情绪认知测试对额叶进行确定性纤维追踪,计算受损的额叶白质纤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

    作者:姚晶晶;吕一丁;赵晓鑫;韩颖琳;李元;隋毓秀 刊期: 2017- 02

  •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及育龄人群精神药物用药原则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致残性疾病[1].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等主要精神疾病的高发年龄见于青少年后期和成年早期,并且大多数患者表现出慢性进行性病程,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以预防疾病复发和使患者保持痊愈状态[2].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常遇到也是难处理的问题,是如何为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者有生育计划的人群进行药物治疗选择和决策.......

    作者:司天梅;苏允爱 刊期: 201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