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年第1期文章
  • 附加药物干预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所致精神分裂症体重增加的影响

    第2代抗精神病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但有些药物会引起部分患者出现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其中影响大的是奥氮平和氯氮平。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等代谢异常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有较多的干预方法,包括对日常生活方式的干预、行为治疗或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但是单一的非药物方式干预远远不够,且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也不一定可行,如氯氮平的撤药比较困难[1]。因此,药物干预对预防和治疗第2......

    作者:刘小蕾;王志仁;周晨辉;杨甫德 刊期: 2017- 01

  • 孤独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孤独症(autism)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表现为重复刻板的动作、狭隘的兴趣以及社交障碍,这些症状在儿童早期出现,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2]。同时孤独症具有多样性、异质性并常伴有其他症状,如癫痫以及智力障碍等[3]。经过对大量孤独症患者的遗传筛选,研究者们已经基本确认孤独症与遗传因素关系为密切,一系列重要基因在孤独症患者中发生了突变,这些基因大多与突触、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研究者通过......

    作者:屠仁军;谢维 刊期: 2017- 01

  • 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自由视图眼动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未服药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自由视图过程中的眼动特征。方法对符合前驱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的50例精神病超高危被试者(前驱组)和性别、年龄及教育年限与之匹配的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自由视图的眼球运动测试,应用EyeLink桌面式眼动仪收集眼动信息,分析比较2组自由视图时注视次数、注视时间、平均注视时长、扫视次数、平均扫视幅度和扫视总路径;并进一步分析2组上述指标随时间进程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

    作者:李瑜;张天宏;王俊杰;徐丽华;许扬扬;方贻儒;王继军 刊期: 2017- 01

  • 抑郁症患者处理喜悦面孔时边缘环路异常具有状态性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识别正性情绪时边缘环路异常的效能连接和抗抑郁治疗对边缘环路的影响,以及异常的效能连接是否具有状态性。方法对12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12名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脑磁图扫描,经过8~10周规范化抗抑郁药治疗后再次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脑磁图扫描,选取喜悦表情刺激下的脑磁信号,眶额回、前扣带回、杏仁核、海马、脑岛5个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应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及源重建,......

    作者:刘晓雪;姚志剑;花玲玲;陈建淮;毕昆;卢青 刊期: 2017- 01

  • 双相障碍抑郁期与缓解期患者豆状核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研究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期、缓解期患者基底节豆状核脑生化代谢物水平变化特点。方法对29例双相障碍抑郁期患者(双相障碍抑郁组)、22例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双相障碍缓解组)和24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技术检测3组基底节区豆状核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e,NAA)、胆碱和肌酸3种代谢物水平,分别计算NAA/肌酸和胆碱/肌酸的比值。......

    作者:赖顺凯;钟舒明;赵辉;王颖;贾艳滨 刊期: 2017- 01

  • 抑郁症患者情绪处理早期皮质下通路异常动态效能连接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在情绪处理过程中早期皮质下通路是否受到负性情绪刺激影响,以及抑郁症患者情绪处理早期皮质下通路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利用脑磁图检测19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7名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在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的脑活动。选取丘脑、初级视觉皮质、梭状回、颞下回、杏仁核、眶额回作为感兴趣脑区,0~100、0~150、0~200ms分别为感兴趣时间窗,建立感兴趣模型。通过动态因......

    作者:花玲玲;毕昆;史家波;汤浩;阎锐;韦秋香;卢青;姚志剑;贾凤南 刊期: 2017- 01

  • 我国睡眠医学的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生率日益升高。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病率为9%~15%,每年因睡眠-觉醒障碍导致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1]。《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在我国约有31.2%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长期睡眠紊乱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癌症、抑郁症等[2]。因此......

    作者:师乐;陆林 刊期: 2017- 01

  • 失眠症的临床评估与治疗

    睡眠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保守的行为之一,就如同个体生存对摄食基本的要求一样,睡眠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躯体与精神健康。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尤其是失眠困扰高达1/3的人群。本期睡眠障碍重点专题报道了关于失眠症的机制、危害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刊出了由师乐和陆林[1]撰写的关于我国睡眠医学发展的历史沿革,在精准医学时代下对我国睡眠医学发展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作者:唐向东;李桃美;张继辉 刊期: 2017- 01

  • 喂养和进食障碍诊断标准新进展

    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主要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发显著体重改变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1]。我们通过对新版指南(DSM-5、ICD-11草案)和旧版指南(DSM-Ⅳ、ICD-10)中进食障碍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对进食障碍相关疾病的诊断学新进展进行介绍和分析,为相关临床应用和科研提供参考。......

    作者:郑毓;陈珏;赵敏;肖泽萍 刊期: 2017- 01

  • 基于神经科学的临床精神药理学命名系统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drug)也被称为精神治疗药物(psychotherapeuticdrug),用于治疗各种精神障碍已有六十多年历史,传统上根据其治疗适应证进行命名分类,如治疗精神病性障碍的精神药物被命名为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障碍的药物被命名为抗抑郁药,治疗躁狂发作的药物被命名为抗躁狂药或心境稳定剂,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被命名为抗焦虑药。这种命名系统在现代精神药理学发展初期,可帮助医......

    作者:司天梅;于欣 刊期: 201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