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年第3期文章
  • 联合非精神药物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包括情感淡漠、缺乏主动性、社会退缩等,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生活质量更差,更容易遗留功能残疾.第2代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疗效仍不理想.在此背景下,有研究通过结合药物作用机制和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联合使用辅助治疗药物来改善阴性症状,我们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张琪;王志仁;王永前;杨甫德 刊期: 2017- 03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网络连接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主要特征.儿童患病率约为5%,成人为2%~4%[1],部分患者延续到青少年期乃至成年期,有15%的儿童会持续到成年期,65%的患者在成年后仍带有部分ADHD症状[2].儿童ADHD可导致学习困难和社会功能缺失;青少年ADHD可能面临学业失败......

    作者:单炎炎;贾艳滨;李雪果;赵辉 刊期: 2017- 03

  •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炎性理论和神经免疫学标记物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生物学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免疫、代谢和内分泌等多系统,由于缺乏生物学标记物,诊断和疗效评定依然基于临床问卷.十几年来,病理学研究多集中在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神经传递,抗精神病药也主要通过缓解神经递质不平衡起作用,部分患者虽经标准化治疗但疗效仍不理想.精神分裂症和炎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早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神经免疫学标记物,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素水;孙志刚;薛曼;张红梅;赵瑞申 刊期: 2017- 03

  • 首次发作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前瞻性记忆研究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非器质性睡眠障碍(nonorganicinsomnia,NI)患者前瞻性记忆的特点及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NI组)及40名人口学数据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心理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采用基于事件前瞻性记忆范式和基于时间前瞻性记忆范式评估2组被试者前瞻性记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被试者前......

    作者:高莉玲;季芳 刊期: 2017- 03

  • 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八周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变化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特点及抗抑郁药治疗对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1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次发病未服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以及21名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入组后行脑静息状态fMRI检查,抑郁症组接受8周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并于8周末再次行静息状态fMRI检查.选取左侧后扣带回为感兴趣区域,分别对提取的后扣带回的时间序列与全脑的时间......

    作者:程宇琪;余红军;卢瑾;刘芳;罗春蓉;王继才;许秀峰 刊期: 2017- 03

  • 抑郁症缓解期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及6个月后缓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方法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s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24)对103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与之相匹配的104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评定抑郁严重程度.采用WSCT及神经认知功能评估工具中的Stroop色词测验、连线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韦氏记忆量表评定抑郁症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前及6个月后抑......

    作者:董强利;万平;孙金荣;路晓文;郭华;郭振宇;赵福涛;栾琴;李志刚;张帅;张亮;李卫晖;李则宣;张燕;张丽;廖梅;王汨;王丹丹;刘帮杉;刘铁榜;李凌江 刊期: 2017- 03

  • 不同年龄首次抑郁发作的成年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研究

    目的比较发病年龄不同、首次抑郁发作的成年抑郁症患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方法根据发病年龄将101例首次抑郁发作且未服药成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分为:早期发病组(18~29岁,32例)、中期发病组(30~44岁,39例)和晚期发病组(45~60岁,30例).91例年龄、性别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并划分为青年期对照组(18~29岁,32例),中年期对照组(30~44岁,30例)和老年期对照......

    作者:沈宗霖;程宇琪;李凌江;杨舒然;叶靖;刘晓妍;许秀峰 刊期: 2017- 03

  • 中国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中国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类型及发生率,以及残留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调查,共11家中心参与研究,共纳入1503例经过8~12周急性期抗抑郁药治疗主观有改善的门诊抑郁症患者,采用16项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16-ItemQuickInventoryofDepressiveSymptomatologySelf-Report,QIDS-S......

    作者:肖乐;丰雷;朱雪泉;王刚;吴文源;胡永东;牛雅娟;胡建;王学义;高成阁;张宁;方贻儒;黄继忠;刘铁榜;贾福军 刊期: 2017- 03

  • 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和种类及基因功能通路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和种类及基因功能通路情况.方法采用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18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2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肠道菌群丰度和种类及基因功能通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和对照组在菌群丰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74),而在细菌种类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

    作者:荣晗;徐丹;刘铁榜;王明帮;赵杰;刘泱慧;杨海晨;张建 刊期: 2017- 03

  •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解读:评估与诊断

    一、概述抑郁障碍(depressivedisorder)是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在DSM-5[1]中,抑郁障碍作为独立分类疾病单元呈现,涵盖了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抑郁症、持续抑郁障碍、经前期心境恶劣障碍、物质/药品导致的抑郁障碍和由其他躯体问题引起的抑郁障碍.费立鹏等[2]对我国4省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诊断标准为DSM-Ⅳ),调整后的心境障碍的月患病率为6.1%,其中抑郁症为2.06%,恶劣心境......

    作者:卢瑾;李凌江;许秀峰 刊期: 201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