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年第2期文章
  • 无抽搐性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致幻视一例

    病例描述患者女,37岁,主诉“首次缓慢起病、行为懒散,言语不合逻辑,认为丈夫不忠1年”,于2012年6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起病,表现说话跑题,内容凌乱,经常无故发脾气,急躁,打骂家人.无故自笑.生活懒散,不与人接触,整日呆坐在家中,不做家务,家里来客人不知招待.认为丈夫不忠,与多名异性有染,甚至认为周围所有女性(包括老年女性)与其丈夫都有不正当关系.......

    作者:辛凤 刊期: 2016- 02

  • 奥氮平致室性心律失常一例

    病例描述患者女,55岁,因“凭空耳闻人语,自笑,夜眠差30年余,加重3个月”,于2015年1月5日入院.患者于1982年无明显原因逐渐出现多疑,疑爱人对自己不忠,不与人说话,发呆,无故发脾气,后出现冲动毁物,自言自语,自笑,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于1994年5月首次入我院诊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氯丙嗪400mg/d,舒必利0.8g/d,治疗13个月,临床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未能坚持服药,......

    作者:郝伟平;郝莉婉;马莉;康慧敏;任虹 刊期: 2016- 02

  • 精神分裂症及其前驱期实践中应重视异常自我体验

    现象学思想由来已久,但由于症状学诊断的主流地位,现象学方法在精神医学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仍有一些精神医学家呼吁重视基于主观体验(意识)的现象学方法,其认为异常(自我)体验是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理实质,在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中具有独特性,并先后开发了测量此类异常体验的量表,如波恩基本症状评定量表(BonnScalefortheAssessmentofBasicSymptoms,BSABS)、异常自我体......

    作者:杨贵刚;谭淑平;谭云龙;王志仁;杨甫德 刊期: 2016- 02

  • 精神分裂症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该疾病预后差、易复发,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世界上大部分的疾病负担来源于精神、神经核物质使用障碍,其中精神障碍的致残比例大为56.7%[1].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主要依靠病史、精神检查、量表测量等各种现象学、行为学方法,缺乏客观、稳定的生物学指标是目前该疾病临床诊治的困境之一,寻求具有特异性......

    作者:郝飞;范丰梅;朱小林;赵艳丽;谭淑平;薛明明 刊期: 2016- 02

  •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DISC1基因rs821597多态性与神经系统软体征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ISC1基因rs821597多态性与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softsigns,NSS)的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30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270名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DISC1基因rs821597基因型,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软体征测试分量表检查和评估2组的NSS.结果病例组与对照......

    作者:邵荣荣;郭素芹;李文强;陈华锋;梁颖慧 刊期: 2016- 02

  • 精神病超高危人群及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病超高危人群和一级亲属中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中的连线测验、符号编码、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修订版、持续操作测验和Stroop色词测验对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超高危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一级亲属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每组30例.采用SPSS17.0对各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超高危组与对照......

    作者:张丽丽;张云淑;贾海玲;李冰;严保平;王健;石贺敏;栗克清 刊期: 2016- 02

  • 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和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120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组(简称长效针剂组,n=60)和利培酮治疗组(简称利培酮组,n=60),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于基线及治疗第3、6、9、12个月末,采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

    作者:唐伟;杨馥银;温娜;潘建设;章金良;唐闻捷 刊期: 2016- 02

  • 汶川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患者经帕罗西汀治疗前后大脑白质变化情况及其与症状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对13例汶川地震后PTSD女性患者治疗前(治疗前PTSD组)、经12周帕罗西汀治疗后(治疗后PTSD组)和8名同样经历地震却未患PTSD的女性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检查,......

    作者:朱鸿儒;邱昌建;孟雅婧;崔豪飞;吕粟;张俊然;龚启勇;张伟 刊期: 2016- 02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type2;T2DM)患者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37个村/社区,每个村/社区符合标准的患者均纳入此次研究,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T2DM患者进行面对面评估,并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按照睡眠质量好、差及有、无抑郁症状进行分组,......

    作者:张盼;唐诗;娄培安;娄荷清;赵晶;陈培培;乔程;李婷;董宗美 刊期: 2016- 02

  •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脑皮质功能连接的脑磁图特征

    目的探讨单相、双相抑郁患者静息态下皮质间功能连接脑磁图特征的差异.方法对12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27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和21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磁图扫描.采用同步似然性(synchronizationlikelihood,SL)值评估脑皮质功能连接,比较3组受试者θ、α1、α2、β及y频段各感兴趣脑皮质区半球内及半球间SL值,在方差分......

    作者:贾凤南;汤浩;史家波;毕昆;花玲玲;陈建准;阎锐;韦秋香;卢青 刊期: 2016-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