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年第6期文章
  •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静息态脑灌注的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初步观察

    目的比较首次发病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是否存在脑血流灌注异常的脑区,并探讨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对10例首次发病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磁共振扫描,采用SPM及REST软件对2组图像进行预处理及统计学分析,对2组进行全脑水平的血流灌注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左颞叶(t=-6.7440)、左额叶及扣带回(t=-7.6494)、左中......

    作者:边海曼;曲鸿儒;马晓雷;刘志东;焦翠翠;刘璐;陈胜利;纪盛章 刊期: 2015- 06

  •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抑郁疗效关系的一年随访研究

    目的对住院治疗的抑郁障碍老年患者进行1年随访,分析睡眠紊乱与抑郁病情变化的关联,为临床实践中对老年患者的睡眠紊乱和抑郁症状进行合理处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自然状态的观察研究,患者为符合ICD-10中抑郁发作、单次或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年龄≥60岁,共69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睡眠状况,总分≥8分为存在睡眠紊......

    作者:孙新宇;李涛;程瑶;高锦霞;张卫华 刊期: 2015- 06

  • 抑郁症首次发病未治疗患者脑半球间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rs-fMRI)的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homotopicconnectivity,VMHC)方法研究抑郁症患者双侧半球间的功能连通性.方法选取30例首次发作、既往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7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rs-fMRI扫描,将......

    作者:高伟;王颖;贾艳滨;钟舒明;刘滔;孙尧;黄力 刊期: 2015- 06

  • 婴儿期及胎儿期经历地震应激人群成年后的工作记忆研究

    目的探讨婴儿期及胎儿期遭受过地震创伤者成年后工作记忆的情况.方法共纳入研究对象866人,均为开滦矿业集团职工且出生并居住于唐山,根据暴露于唐山大地震情况分为婴儿期地震暴露组(n=258)、胎儿期地震暴露组(n=260)以及地震后出生的对照组(n=348).根据暴露的妊娠时期不同,胎儿期地震暴露组又分为3个亚组:1~3个月胎儿暴露组、4~6个月胎儿暴露组、7~9个月胎儿暴露组.采用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

    作者:李娜;赵晓川;高媛媛;宋美;于鲁璐;王岚;李宁;陈欠欠;李云鹏 刊期: 2015- 06

  • 精神分裂症患者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P50感觉门控的关系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儿茶酚-0-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第158位密码子从缬氨酸到蛋氨酸的多态性(Val108/158Met)与P50感觉门控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39例(患者组),健康对照165名(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检测,以S1、S2、S1-S2、S......

    作者:毛巧;谭云龙;罗星光;王志仁;谭淑平;陈松;杨贵刚;安会梅;杨甫德 刊期: 2015- 06

  • 首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血管淀粉样变性一例

    痴呆是一组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种,表现多样,不同类型的痴呆治疗和预后不尽相同,但是临床上对某些特殊类型的痴呆仍认识不足,因而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是一种以痴呆、精神症状、进行性反复多灶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规MRI检查往往难以发现出血灶,容易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

    作者:魏丽丽;赵世苗;张磊;许洛伊;蔡利强;陈炜 刊期: 2015- 06

  • 表现为器质性幻视症的邦纳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75岁,丧偶,因“进行性视力下降5年,凭空视物3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视野中心发黑、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不适,眼科诊断为“黄斑变性”,治疗效果差,视力进行性下降.2年前患者一般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仅存光感,日常生活需家属引导.3个月前家属发现患者常站在窗前发呆,患者诉:“近又能看到东西了,有时看到小河流水,有时看到小鸡啄米.”此后,患者经常“看到”东西,于2014年12月至杭州市第一......

    作者:张开元;牛国忠;施剑飞 刊期: 2015- 06

  • 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Fahr病一例

    患者女,39岁,农民,文盲.因“自幼智力低下,自语、傻笑、行为紊乱8年”于2014年3月19日入我院治疗.患者自幼智能低下,说话、走路较同龄儿迟,只能说简单词语.8年前开始出现行为紊乱,经常到处乱跑.无故骂人,自语,傻笑,生活懒散,个人卫生差,夜晚睡眠差.当地精神病院门诊诊断:精神分裂症,予以奋乃静、利培酮等治疗,病情一直未完全缓解.5年前自行停药后病情加重,仍表现为傻笑,自语,发呆,行为紊乱,经......

    作者:石文杰;杨丽;吴莉丽 刊期: 2015- 06

  • 组胺能系统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全球约1%的人口受累于该疾病[1].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0%(0.8%~1.1%)[2],终身患病率达0.66%[3].至少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而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有研究表明,认知功能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关键的因素[4-5].精神分裂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impairmentsassociatedwithschiz......

    作者:周晨辉;王志仁;刘小蕾;杨甫德 刊期: 2015- 06

  • 精神分裂症认知训练的主要方法及影响因素

    认知功能包括一般认知和社会认知,一般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社会认知功能包括面部表情识别、感知和解释社会线索、心理理论和因果归因能力.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目前病因未明,但研究者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受损,该症状也被认为是其核心症状之一,如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MentalHealth,NIMH)在“改善精神分裂症......

    作者:魏燕燕;刘涛生;苏彤;唐云翔 刊期: 20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