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年第4期文章
  • 抑郁症发病炎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者们陆续从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以及神经免疫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病因假说,但迄今为止仍未完全清楚.Maes等于1999年提出了抑郁症的神经免疫炎性学说.自此,炎性介质与抑郁症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我们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炎性介质与抑郁症关联研究、可能的致抑郁病理机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3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孙宁;张克让 刊期: 2016- 04

  • 肠道微生物群-大脑轴及其含义

    研究显示,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能够影响大脑的生理、行为和认知功能[1-5].2013年,美国启动了肠道微生物群-大脑轴(gutmicrobiota-brainaxis)研究专项,此后该领域逐渐成为神经科学引人关注的焦点,希望能够另辟蹊径开发针对精神疾患的新的药物治疗方法或非潜入式治疗方法.肠道微生物群-大脑轴指肠道微生物与大脑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网络,核心是肠道微生物与大脑问的相互作用[2-4].目前......

    作者:王红星;王玉平;郭晓欢 刊期: 2016- 04

  • 多模态脑磁共振成像计算方法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们可以无损地研究活体人脑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特别是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结构磁共振成像、弥散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结合多种脑成像计算方法,可以获取脑局部、脑连接及大尺度脑网络结构和功能信息.这些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人脑结构和功能在发育和老化中的变化,特别是应用于探索各种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的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理解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

    作者:夏明睿;贺永 刊期: 2016- 04

  • 抑郁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约1/7的人一生会经历至少1次抑郁发作.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高收入国家第一位的疾病负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是以腹部肥胖、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抑郁症和代谢综合征均是目前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两者均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血......

    作者:赵国庆;张晨;陈俊;方贻儒 刊期: 2016- 04

  • 认知行为治疗对首次发病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膝下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影响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连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早期对首次发病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膝下前扣带回(subgenualanteriorcingulatedcortex,sgACC)功能连接的影响,初步探讨CBT对抑郁症患者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对18例首次发病未服药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相匹配的2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抑郁......

    作者:滕昌军;王纯;张宁;马辉;谭雅容;肖朝勇;高帅;李鸿磊;张文瑄 刊期: 2016- 04

  • 缓解评估与心境问卷在门诊抑郁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目的评估中文版缓解评估与心境问卷(RemissionEvaluationandMoodInventoryTool,REMIT)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994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在基线、第2周和第4周时进行REMIT评估,509例患者在基线评估后1周内进行重测.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内部一致性相关系数评估信度;以HAMD17评估结果,检验平行效度和区分效度;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结构效度;并根据3个......

    作者:曾庆枝;徐一峰;方贻儒 刊期: 2016- 04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难度认知任务下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难度认知任务下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异性改变,探讨患者执行功能异常可能的发生时程.方法在Stroop范式和oddball范式下对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与1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比较2组不同类型刺激条件下行为学结果,以及不同范式下脑事件相关电位改变特点.结果(1)行为学结果:Stroop范式下(一致刺激与不一致刺激)患者组[(643±129)ms与......

    作者:韩雪;王利锋;谢博;谭立文 刊期: 2016- 04

  • 抑郁症生物学标记物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精神障碍,但目前科学界对其发病机制、客观诊断标记和高效治疗这三个重要的临床科学问题仍知之甚少[1],原因之一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金标准.例如,抑郁症的诊断异质性非常大,Meta分析显示抑郁症诊断正确率仅47%[2],而DSM-5现场测试发现抑郁症诊断一致性仅28%[3],说明目前以临床症状评估为诊断的关键指标不稳定.因此,美国国立精......

    作者:刘帮杉;李凌江 刊期: 2016- 04

  • 抑郁症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困境与机遇

    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严重阻碍了疾病诊疗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多个抑郁症新型易感基因的发现为阐明疾病新的发病机制假说奠定了基础.然而,抑郁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仍面临以下困境:(1)连锁分析(linkageanalysis)至今仍缺乏一致性研究发现的高度连锁染色体区域;(2)候选基因研究现有发现中,仅有7%候选基因及3%~4%多态性位点得到验证[1];(......

    作者:岳伟华 刊期: 2016- 04

  • 氯胺酮单次给药可快速启动和增加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

    近年来研究显示,以氯胺酮为代表的一类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具有快速且较强的抗抑郁作用.氯胺酮在临床上常用于分离麻醉药,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和成瘾性.多项对照研究显示,单次低剂量静脉点滴氯胺酮具有快速强劲的抗抑郁作用,但疗效仅能维持5~8d.采用重复给药方式虽然能够延长氯胺酮的疗效,但效果有限,同时还可能增加引发精神症状和成瘾的风险.......

    作者:杨健;王刚 刊期: 2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