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年第5期文章
  • 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一例

    患者女,53岁,农民,已婚.因情绪低落、精力疲乏2年半,饮水呛咳、步态不稳10个月,于2009年10月20日第2次住院.患者于2007年4月无诱因出现情绪低落,早醒;脑力迟钝,兴趣下降,体力疲倦.2007年6月11日至7月16日在我科住院,躯体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思维迟缓,反应慢,活动少.诊断:抑郁症.给予舍曲林片75mg/d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情绪良好......

    作者:史少霞;董玲 刊期: 2012- 05

  • 精神分裂症神经调节蛋白1及其ErbB4信号系统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性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阴性症状(社会退缩、情感淡漠和迟钝)和认知受损.尽管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该病缺乏特征性的病理学标记,目前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基于经典的多巴胺假说(即多巴胺功能亢进而导致出现阳性症状),我们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大部分都是抗多巴胺能的药物.......

    作者:冯瑜;司天梅 刊期: 2012- 05

  • 国内外科学基金对孤独症遗传研究的促进作用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常见形式,一般在3岁前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缺陷、语言和交流障碍、行为刻板重复,症状持续终生,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在孤独症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遗传学研究为阐释其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依据,而国内、外科学基金对孤独症的遗传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曹河圻;朱元贵;董尔丹 刊期: 2012- 05

  •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双侧基底节结构的容积对比研究

    目前,有许多新技术用于研究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儿的神经心理功能,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magneticresonance,fMRI),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singlephotonemission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positionemissiontomography)等,这些新技术,尤其fMRI,不仪可以在活体内测查神经心理功能,而且还有可......

    作者:杨波;黎桂平;张金山;孔祥泉;徐海波;刘登华;马林;叶慧义;蔡幼诠;高元桂 刊期: 2012- 05

  • 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声明对提高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的影响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其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实践提供较强的科学依据.但是,如果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缺陷,则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倚和不可信.读者对已发表临床试验的准确评估,主要是基于该报告中对方法学及研究结果信息的完整、清晰和透明的表述.......

    作者:司天梅 刊期: 2012- 05

  • 双相障碍的治疗原则

    双相障碍的治疗并不是简单地开出一个处方,而是基于对双相患者有一个横向(目前的临床状态)及纵向(严重度,频率,过去发作的后果)的评估[1],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与患者家属一起讨论治疗方案及治疗的设置,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的设置都应遵循以下的治疗原则[1-2]:......

    作者:赵靖平 刊期: 2012- 05

  • 双相障碍维持期治疗对预防复发的意义

    双相障碍是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类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中双相Ⅰ型和Ⅱ型障碍的终生患病率(lifetimeprevalence)为3.9%,12个月的患病率为2.6%[1-2].有人对7项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后发现,包括双相Ⅰ型和Ⅱ型障碍以及多种不典型双相障碍表现形式在内的双相谱系障碍(bipolarspectrumdisorder)的终生患病率为3.0%~6.5%[3].......

    作者:苗国栋 刊期: 2012- 05

  • 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发作及治疗方案

    双相障碍快速循环(rapid-cycling,RC)发作指患者频繁以躁狂、轻躁狂、抑郁或混合的形式发作,每年发作≥4次,每次发作均有明确的转相和2次同相发作间歇期>2个月,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病性症状与心境协调一致或不协调,发作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作者:许秀峰 刊期: 2012- 05

  • 双相障碍的治疗发展

    双相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重性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过去,这种精神异常被认为与体内黑胆汁过多有关,人们采取放血、催吐疗法或是通过祈祷供奉上帝以及矿物质水放松疗法来治疗.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电休克治疗应运而生,但仍未能有突破躯体治疗的束缚.直到20世纪50年代,Cade率先发现锂盐和Leonhard提出双相障碍以来,人们在逐渐认识它的生物学特质的同时,其......

    作者:李惠春 刊期: 2012- 05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中的应用

    双相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难度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精神卫生学界的高度关注,其防治方法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除心境稳定剂以外,第2代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适应证.在欧洲,第2代抗精神病药在多数患者中被用作治疗躁狂发作的一线药物.美国精神病协会的双相障碍......

    作者:江开达 刊期: 2012-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