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年第1期文章
  • 奥氮平治疗伴发非真实感一例

    患者女,32岁,因敏感多疑2个月,于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2011年2月无明显原因亚急性起病,表现敏感多疑,认为别人说话谈论自己,怀疑丈夫有外心,感觉周围有人跟踪,担心有人在家里装了监控器偷窥自己,有时凭空听见耳边有人讲话、议论自己.躯体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接触好,存在议论性幻听、存在关系、嫉妒妄想,被监视感,情感平淡,意志减退,智能正常,无自知......

    作者:张跃兵 刊期: 2014- 01

  • 奥氮平治疗进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共病一例

    患者女,16岁,学生,汉族.因进食不正常2个月余,语无伦次、行为失控6d,于2012年6月4日住我院心理科病房.患者入院前2个月余固执地认为自己肥胖(身高163cm,体质量45kg),采用节食并过度运动方式减肥(以食用水果、蔬菜为主,基本不吃主食;每日长跑2~4h),2个月后体质量减至23kg,随之出现走路摔跤、头晕、闭语,不能坚持上课而休学.此次住院2周前住我院外科病房,诊断为营养不良、血小板减......

    作者:倪俊芝;别怀玺;刘小娟 刊期: 2014- 01

  • 基于体素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抑郁严重程度的研究进展

    抑郁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价目前主要基于患者叙述或家属描述、临床观察和相关量表评定,主观性强,抑郁症状的早期识别率低,缺乏客观的生物信息学指标.抑郁症治疗后评测也多凭经验确定,易导致治疗不足或过度,从而引起病情迁延或难治性抑郁的发生,因此需要具有客观信息指标的手段辅助评价抑郁严重程度.近年来,fMRI[1],尤其是静息态fMRI(resting-statefMRI)迅速发展,其中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2]......

    作者:阎锐;姚志剑 刊期: 2014- 01

  •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早期临床干预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识别及其干预越来越引起重视[1].在前驱期,一般就已出现功能下降并有感知、思维、言语和行为等精神症状,有学者将这一阶段的表现称为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sychosisrisksyndrome)或精神病超高危(ultrahighriskforpsychosis,UHR)[2-3].DSM-5已将轻微精神病综合征(attenuatedpsychosissyndrome,APS)列入附录......

    作者:国效峰;吕海龙;连楠;赵靖平 刊期: 2014- 01

  • 精神分裂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存在静息态脑区功能活动、功能连接上的异常.近一项对精神分裂症静息态脑功能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正常对照者存在腹内侧前额叶、左侧海马、后扣带回和楔前叶的功能活动下降,而在双侧舌回存在功能活动增强,并指出腹内侧前额叶是造成自我意识功能失调的关键区域,此区域静息态下的功能异常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1].我们将就精神分裂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作者:王颖婵;刘登堂;肖泽萍 刊期: 2014- 01

  •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近十多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认知损害不仅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还是预测疾病发展、治疗反应和功能水平的敏感指标,也是阻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和职业康复的制约因素[1-2].由于药物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许多精神科医生开始寻求其他途径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神经可塑性原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矫正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作者:董玲;安翠霞;王学义 刊期: 2014- 01

  • 首届中国抑郁障碍研究者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抑郁症协作组和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抑郁障碍研究会发起和主办、由默沙东医药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抑郁障碍研究者学术会议于2013年8月30-31日在广州举行.中国海峡两岸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家委员会主席张明园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前任理事长蔡焯基教授和现任理事长马辛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赵靖平教授、现任主任委员于欣教授和候任主任委员施慎逊教授,......

    作者:向小军;李凌江;江开达 刊期: 20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