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年第5期文章
  • 齐拉西酮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呕血二例

    患者胡某,女,27岁,无业,因“胡言乱语、猜疑9年,加重1个月”于2013年7月20日第4次入院.患者于2004年9月无故出现胡言乱语,耳边听到许多人跟她说话,认为班里某男孩喜欢她,一举一动都针对她,感觉同学要伤害她等症状,曾先后3次住我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利培酮4~6mg/d治疗病情改善出院.出院后自行减药,病情反复.入院前1个月患者自行停药,再次出现胡言乱语、猜疑,认为有人要伤害她,有......

    作者:胡芳珍;张晓;黄美青;王飞 刊期: 2014- 05

  •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研究现状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行为是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念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己身体,且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行为.该行为多见于青少年人群,且常首发于青少年的早期阶段,近几年关于NSSI行为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我们回顾有关青少年NSSI行为的相关文献,旨在了解青少年NSSI行为的研究现状.一、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生率及性别、行为特征国外有学校调......

    作者:张芳;程文红;肖泽萍 刊期: 2014- 05

  • 铜介导的氧化-抗氧化作用对抑郁症的调节机制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疲劳、迟缓等症状.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机体“氧化-抗氧化”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氧自由基浓度升高和某些抗氧化酶活性异常,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superoxidedismutase,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不能......

    作者:刘滔;贾艳滨;钟舒明 刊期: 2014- 05

  • 抑郁症患者大脑谷氨酸改变的磁共振波谱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高患病率、致残率的疾病之一[1],但关于抑郁症的病因仍不清楚.多数研究显示抑郁发作与中枢神经系统5-HT递质系统有关,但也有研究显示谷氨酸作为中枢系统中含量丰富的一种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在抑郁发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resonancespectrum,MRS)的应用和发展,近年来关于在抑郁症患者中测量谷氨酸水平的研究日益增多,谷氨酸在不同脑区的分布......

    作者:梁世桥;苏亮;贾玉萍;徐一峰 刊期: 2014- 05

  • 关注成人中的“儿童精神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性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一直以来被认为仅是儿童的精神障碍.尽管其患病率较高,社会影响较大,但许多成人精神科医生却较少关注,甚至认为与成人精神障碍不相关.更有甚者,从未关注过这些分类章节和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导致儿童至成年后问题和疾病的影响依然存在,但是病名改变了或诊断为其他疾病[1].而有些成人精神科医生和专家从未诊断过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人孤独性障碍或成人抽动秽语综合征等......

    作者:郑毅 刊期: 201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