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囤积障碍与强迫症和收藏行为的区别
李昌俊;时兴;贾东立
关键词:
摘要:囤积障碍(hoarding disorder)指获取并难以丢弃大量物品,生活空间杂乱,以至于带来痛苦并影响社会功能的行为[1]。虽然DSM-5将囤积障碍视为新的障碍类别并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对囤积行为的认识也已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理论研究与临床工作中对囤积障碍的鉴别仍是一个难题。首先,囤积障碍原为强迫症的亚型。囤积障碍与强迫症的相似之处在于,囤积障碍患者被认为具有以害怕失去物品为特征的强迫性,以及以获取与储存物品为特征的冲动性,且在外显行为与内在体验上经常难以区分[2]。其次,囤积障碍与收藏行为在内心体验、外显行为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鉴于收藏行为在大众群体中的广泛性、普及性,正常的收藏行为与囤积障碍之间的界限需要明确界定[3]。一些研究者将囤积定义为“收藏的极端形式”,也意味着收藏与囤积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4]。此外,囤积障碍患者通常对自身行为缺乏认识,可能不会报告心理上的痛苦,功能受损也仅限于关系密切的人才有所了解[5]。因此仅靠访谈或量表评估难以得到确切的结果。综上所述,我们尝试将囤积障碍与强迫症、收藏行为进行系统区分,以期为囤积障碍的筛查、诊断、治疗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