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年第3期文章
  • 谷氨酸循环障碍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

    过去的40年间,抑郁症研究主要聚焦于单胺神经递质系统,这让我们加深了对抑郁症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谷氨酸循环障碍有关.并且,近来的一些药理学研究也显示,多种谷氨酸受体调节剂具有抗抑郁作用[1].当这些发现为谷氨酸受体的配体具有抗抑郁作用提供推动力时,调节突触问谷氨酸的代谢清除机制可能也会提供可行的药物靶点.我们将就谷氨酸循环的生理特点、其在抑郁症中......

    作者:钱方媛;张志琚 刊期: 2011- 03

  • 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20世纪60年代初,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开始应用于精神科领域,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无痛,无明显不良反应.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即在一定频率下给予相同密度的刺激串,初期许多研究用于治疗抑郁症,近些年来对精神分裂症的治......

    作者:安翠霞;王学义 刊期: 2011- 03

  • 脑磁图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进展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探测大脑神经元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所伴随的磁场变化,为一种无创伤性脑功能成像技术.全头型MEG具有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和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因此可以实时准确地记录大脑功能的动态活动.此外,MEG还可以将采集到的全脑生物电磁信号分析结果与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成像(CT)等所获得的结构影像信息进行叠加,从而将脑功能和解剖结构图像进行......

    作者:王颖;康维礼;黄力 刊期: 2011- 03

  • 功能磁共振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几个问题

    20世纪末,生物精神病学领域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神经影像学方法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它结束了人类精神疾病不能通过物理手段间接测评的历史.目前,能应用于精神疾病领域的神经影像学手段主要有: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功能磁共振测定方法等.功能磁共振是利用不同组织中氢质子核磁性的差别,测定活体脑内神经组织状态.由于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不涉及放射性,对同一个受试者进行重复的扫描而无风......

    作者:李凌江 刊期: 2011- 03

  • 米氮平快速起效的机制

    米氮平面市后,早期的一些临床研究就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和有临床意义的现象:使用米氮平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开始2周内抑郁症状的改善明显快于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1-2].这对于一直苦苦寻求相关治疗途径,以快速缓解抑郁症患者症状、解除高自杀风险,提高治疗依从性,达到良好预后等目标的临床医师而言,无疑是令人兴奋和期待的.......

    作者:方贻儒 刊期: 2011- 03

  • 米氮平改善焦虑和睡眠的机制

    米氮平是一种四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机制独特,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断突触前α2肾上腺索能受体,以及选择性阻断突触后5-HT2和5-HT3受体发挥其抗抑郁效果.目前已经获得很多的研究证据提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症.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伴有焦虑、睡眠障碍、激越以及精神迟滞的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司天梅 刊期: 2011- 03

  • 米氮平的药理机制总揽

    米氮平(mirtazapine;商品名:瑞美隆,remeron)与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antidepressants,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oxidaseinhibitors,MAOIs)、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nor......

    作者:江开达 刊期: 2011- 03

  • 米氮平临床痊愈率高的作用机制

    米氮平药效动力学的核心作用是对突触前α2受体的拮抗,这个作用产生了2个结果:(1)因为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传导接受突触前α2受体的控制,阻断突触前α2受体能够降低由于该受体的兴奋而导致的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加突触间隙NE的浓度;(2)因为5-羟色胺(5-HT)能神经传导系统与NE能神经传导系统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米氮平既可以通过直接抑制5-HT神经元末梢的α2受体(该受体被称之......

    作者:李晓白 刊期: 2011- 03

  • 米氮平安全性高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安全性是指药品在按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使用的情况下,对服药者生命安全的影响程度.安全性是药品的基本特征,包括药品的三致(致癌、致畸胎、致突变)、毒性、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使用禁忌等指标.大多数药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抗抑郁药也不例外.对一些特殊患者而言,抗抑郁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经常是选择的决定因素.......

    作者:许明智 刊期: 2011- 03

  • 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疗效与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

    近年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在抑郁症的发生和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就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对中重度抑郁症疗效、对血浆BDNF水平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对象抑郁症患者均来自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症与心身疾病科、精神科病区,于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入组.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

    作者:沈鑫华;钱敏才;袁勇贵;孙菊水;钟华;杨剑虹;林敏;李良;关铁峰;沈仲夏 刊期: 20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