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微小RNA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转录后基因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机制之一,近年对于微小RNA(microRNA)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microRNA能够与靶基因mRNA配对结合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降解,从而发挥调控靶基因表达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icroRNA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发生与突触重塑的过程,但目前仅有少部分microRNA的功能及其相结合靶基因得到验证.......
作者:王凌霄;彭代辉;方贻儒 刊期: 2012- 04
-
磁痉挛治疗
临床上大约1/3的抑郁症患者经多种规范化药物治疗后仍然无效,即所谓的难治性抑郁症[1].对这部分患者,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treatment,ECT)是大多数人仅有的选择.虽然ECT有效,但其不良反应限制了患者的使用,特别是认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2-4].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作为......
作者:任艳萍;姜玮;汤宜朗;马辛 刊期: 2012- 04
-
抗抑郁药早期起效提高抑郁症临床痊愈率
抑郁症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严重的、复发性疾病,尽管抗抑郁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在近几十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有关抑郁症的临床痊愈率仍然难以令人满意.多数研究显示,目前抗抑郁药起效常常需要数周时间,而且,尽管经过长时间治疗,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还是得不到满意疗效.抗抑郁药的起效延迟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作者:李涛 刊期: 2012- 04
-
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治愈
有关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depression,TRD)的概念目前较公认和可操作的定义是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仍无效者,但并不包括临床上部分有效或有残留症状者.事实上,难治性抑郁问题是一个连续谱系,如Thase和Rush[1]曾提出,可将TRD分为5个阶段(或5个期):第1阶段:对1种抗抑郁药无效;第2阶段:1期难治后对另1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
作者:季建林 刊期: 2012- 04
-
与躯体疾病共病影响抑郁症的临床治愈
众所周知,抑郁症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精神疾病,常与一些躯体疾病共病,尤其是慢性躯体疾病并发抑郁症更加突出,老年人群中出现共病的可能性更高.与抑郁症共病的常见躯体疾病主要有: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痴呆、慢性疼痛、多发性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病、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
作者:潘小平 刊期: 2012- 04
-
抗抑郁药维持治疗与抑郁症临床痊愈
抑郁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具有高患病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疾病负担.当前,人们已将临床痊愈作为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临床痊愈意味着患者仅有极少抑郁症状且恢复了社会功能,通常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7分或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量表评分≤10分作为评价标准.尽管这一标准并非将症状完全消除才视为治愈,仅30%~40%的患者在单一抗抑郁药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重要的是......
作者:李惠春 刊期: 2012- 04
-
抗抑郁剂的联合使用
大约50%的抑郁症患者可持续终生.1项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历时23年的随访研究显示,15%的患者未能痊愈,35%的患者复发[1].目前的抗抑郁治疗仍有50%的患者不能达到痊愈,为提高抑郁症治疗的痊愈率,改善抑郁症治疗现状,精神科医生一直在探索抑郁症的联合治疗方法.除联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增效治疗(如锂盐、激素),甚至抗精神病药之外,抗抑郁治疗中抗抑郁剂之间的联合使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贾福军 刊期: 2012- 04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抑郁患者血清白介素-18变化的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S)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可引发多系统并发症及精神障碍,而抑郁是常见的精神障碍,既往研究显示,OSAS及抑郁患者体内均存在炎症反应,而白介素-18(IL-18)作为一种重要的前炎性因子,在OSAS及抑郁患者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2].我们通过测定OSAS及抑郁患者血清中IL-18的......
作者:王立婧;李红义;武海涛;范艳锋;王蓓;刘卓拉 刊期: 2012- 04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空泡变性等.甲状腺激素(TH)可调控脑发育所需的蛋白质、磷脂以及一些特殊酶的合成,对于脑的发育成熟,以及促进和维持学习记忆等智能活动极为重要[1].......
作者:林勇;朱婉儿;唐建良;沈震;费玉娥;蔡忠全;江红霞;王莲娥 刊期: 2012- 04
动态资讯
- 1 精神疾病症状学也要与时俱进
- 2 孤独症近期预后状况的研究
- 3 氟西汀联合奎硫平治疗体像障碍的临床对照分析
- 4 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与药物选择
- 5 丙戊酸镁致脱发一例
- 6 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 7 抑郁症首次发病未治疗患者脑半球间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 8 孤独障碍儿童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 9 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
- 10 伴轻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
- 11 生殖激素水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所致月经延迟的影响
- 12 快动眼睡眠相关窦性心律不齐一例
- 13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无血清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
- 14 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 15 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认知损害的性别差异
- 16 氯氮平、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
- 17 中国双相障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18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研究
- 19 国产尼古丁舌下含片终止吸烟效果的随机双盲研究
- 20 抗抑郁药与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