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精神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年第3期文章
  • 脑活动图谱与脑网络连接的研究进展

    2013年伊始,伴随着美国对脑活动图谱(BrainActivityMap,BAM)项目的高度支持[1]和欧洲有史以来大的资助项目人脑工程研发计划[2-3]的呼之欲出,脑科学的探索即将从20世纪90年代的“脑十年”计划迈入新的里程[4].这一切不仅仅印证了21世纪是脑科学的世纪,对人脑的深入研究也将成为串联计算科学、精神科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科学哲学等学科的“纵贯线”.......

    作者:路翰娜;宁玉萍 刊期: 2014- 03

  •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是指发病年龄<18岁的精神疾病,除了与成年人共有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还包括一些特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如广泛性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品行障碍、童年情绪障碍、抽动障碍(ticdisorde......

    作者:赵英欣;郑毅 刊期: 2014- 03

  •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神经软体征的初步探讨

    神经系统软体征(softneurologicalsigns)是指一种轻微的脑功能障碍表现,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作用缺陷有关,主要涉及大脑额叶、顶叶、颞叶等区域的功能评估.既往研究显示,除精神分裂症外,强迫症和双相障碍患者也存在软体征异常表现.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障碍,是否也存在某些特征性的异常表现值得关注.我们以抑郁症首次发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神经系统软体征的表现特征,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泾;吴天诚;王运良;李金凤;耿爽 刊期: 2014- 03

  • 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随机对照研究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作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DLPFC)可以降低阴性症状得分[1-3].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hetaburststimulation,TBS)模式更符合神经元放电模式[4],有学者认为,TBS模式可能有更好的效果,可......

    作者:甘景梨;程正祥;段惠峰;祝希泉;史振娟;高存友;梁学军;赵兰民 刊期: 2014- 03

  • 从心理加工的脑功能定位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精神医学界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的精神疾病.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尽可能去研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兴趣缺乏、快感缺失等症状的生物学基础,认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且,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活动异常模式的分析和探索,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人脑这一宇宙中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奥秘.20世纪80年代以来,fMRI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人们观察人脑内部活动的梦想,使得在......

    作者:刘哲宁 刊期: 2014- 03

  • 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处理

    近10余年来,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升高与疾病本身、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1-5].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依从性,还增加了患者躯体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谭庆荣 刊期: 2014- 03

  • 抗精神病药维持期优化治疗的原则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按疗程可以大概分为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两大类.前者是针对精神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控制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经急性期治疗,精神病性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后,即转入维持期(包括巩固期)治疗,其主要目标为:预防复发、改善功能和回归社会.笔者就维持期抗精神病药的优化治疗提出若干原则建议,供参考[1-3].......

    作者:张明园 刊期: 2014- 03

  •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联合治疗

    抗精神病药的联合用药问题尚未取得公认的见解,几乎所有临床治疗指南均推荐单一药物治疗.但是为了提高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症状、敌对攻击症状或其他诸如强迫和焦虑等症状,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患者接受了联合用药.对我国10省市41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和门诊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的比例高达2......

    作者:梅其一 刊期: 2014- 03

  •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预防

    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血脂异常、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表现,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对256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约32.5%[1],显著高于社区人群.研究提示,抗精神病药治疗与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有关,即使未经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未患病的一级亲属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亦增加[2].......

    作者:吴文源 刊期: 2014- 03

  • 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期康复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领域内常见的一种疾病,2013年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把精神分裂症列为国家20种重大保障疾病之一.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县、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为50%~90%.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使用宽松的诊断标准为0.17‰~0.54‰[1].患者因为疾病而带来的社会功能衰退、社交技巧丧失、工作竞争力缺乏,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在急性期后会出现复发、被歧视、缺乏自信等情......

    作者:谭友果 刊期: 201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