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精神科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疾病专业性学术刊物,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反映我国精神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主要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本刊是国内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录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读优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等。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在国内精神科学术期刊内排名领先。 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理论、学术会议纪要、指南、方案和标准、学术讨论、综述、讲座、专题笔谈、国内外学术动态以及学术活动消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64页,单价25元。统一刊号CN11-3661/R,邮发代号2-69。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661/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61/R
邮发代号: 2-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661/R
- 国内刊号:11-36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丁螺环酮治疗度洛西汀所致抑郁患者夜间磨牙症一例
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磨牙症以往国内关注较少,如有发生该如何处理,所知不多。本例报告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启发,希望日后能有系列研究报道。作为病例报告,本文有些缺憾,首先,磨牙症是否因抗抑郁药所致,如能有度洛西汀使用情况与出现磨牙症多次时间上的联系,如停药后症状消失,再用药症状重现,论证强度将更高。再则,丁螺环酮干预后的效果也只有单次证据,若能有重复试验,如停止干预,症状重现,再次干预,则再获效果,......
作者:刘建君;钱敏才 刊期: 2016- 06
-
情感障碍患者内侧前额叶-杏仁核异常的神经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情感障碍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物机制仍不清楚,但大量研究显示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理病理机制与边缘-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密切相关,而内侧前额叶与杏仁核是此神经环路上2个关键的脑区,在情绪与认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们综述与情感障碍相关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影像遗传学、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并总结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研究中与内侧前额叶、杏仁......
作者:胡爱民;薛志敏;刘哲宁 刊期: 2016- 06
-
囤积障碍与强迫症和收藏行为的区别
囤积障碍(hoardingdisorder)指获取并难以丢弃大量物品,生活空间杂乱,以至于带来痛苦并影响社会功能的行为[1]。虽然DSM-5将囤积障碍视为新的障碍类别并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对囤积行为的认识也已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理论研究与临床工作中对囤积障碍的鉴别仍是一个难题。首先,囤积障碍原为强迫症的亚型。囤积障碍与强迫症的相似之处在于,囤积障碍患者被认为具有以害怕失去物品为特征的强迫性,以及以......
作者:李昌俊;时兴;贾东立 刊期: 2016- 06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50例产后抑郁患者按受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分别为8~13年和≥14年)和年龄(年龄18~29岁和30~39岁)进行分层,在每层内按门诊号顺序分配到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
作者:黄平;杨盛洲;李华;汤益民;张伟娟 刊期: 2016- 06
-
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儿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研究
目的:观察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儿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能够配合完成静息态MRI检查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儿51例(病例组),其中伴强迫症状21例(伴强迫症状组),不伴强迫症状30例(不伴强迫症状组),以及健康儿童30名(对照组)。选取各组右侧大脑额内侧回作为种子点,MNI坐标(x,y,z)为(18,42,27),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作者:梁颖慧;张海三;陈华锋;张燕;郭素芹;邵荣荣;郭芳;李玉玲;郭敬华 刊期: 2016- 06
-
抑郁症患者酪氨酸磷酸酶受体R亚型基因多态性与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酪氨酸磷酸酶受体R亚型(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receptortypeR,PTPRR)基因rs1513105多态性对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及43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扫描和PTPRR基因分型,探讨疾病状态、基因型的主效应和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疾病状......
作者:王利娟;刘志芬;曹晓华;孙宁;杨春霞;张克让 刊期: 2016- 06
-
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该病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表现为慢性退行性病程,较多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损害,无法维持其必要的社会关系、保持就业状态或独立生活,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呈现一个连续性的疾病发展轨迹[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可能始于个体成长的更早期,患者在出现明显精神病性症状之前可能已有多个认知领域的缺陷。因此以往20......
作者:司天梅 刊期: 2016- 06
-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年会于2016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长沙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和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联合承办。与以往年会相比,本次年会呈现如下几个特点:(1)投稿数量和参会人数多:会议总计收到投稿533篇,其中参与专题交流67篇,壁报交流455篇;吸引了来自全国约3000名精神医学专业人员参加,参会人数创下了精神医学学术年会之。(2)......
作者:司天梅;施慎逊 刊期: 2016- 06
-
浅谈实质性辨认能力及其在司法精神病学实践中的争议
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由于精神障碍者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症状直接支配下所出现的危害行为,一般都认定为实质性辨认能力丧失而评定为无责任能力,这与2011年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发布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SF/ZJD0104002-2011)》(简称指南)相一致[1]。然而,有学者对“实质性辨认能力丧失,评定为无责任能力”这一鉴定原则提出质疑,认为实质性辨认能力不能等同于刑法学中的辨认能力......
作者:汪志良 刊期: 2016- 06
-
2012年我国十省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性别差异分析
目的:分析2012年我国10省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模式与药物副反应的性别差异。方法延续本课题组2002年和2006年的调查方法,于2012年7—8月连续收集10省市的45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进行人口学信息及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并对男女患者之间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对处方模式和药物副反应的影响。结果终......
作者:苏允爱;李茜;舒良;于欣;宁玉萍;王高华;张克让;李涛;孙立忠;师建国;陈宪生;梅其一;栗克清;司天梅 刊期: 2016- 06
动态资讯
- 1 自杀未遂致精神病症状缓解一例
- 2 慢性刺激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及氟西汀联合丰富环境的作用
- 3 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有关精神异常的临床观察
- 4 抗精神病药对雄性大鼠性腺指数和性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水平的对照研究
- 6 纳洛酮治疗老年性谵妄的初步研究
- 7 发展提高 任重道远
- 8 抑郁症在精神科治疗中的十项基本程序
- 9 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
- 10 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
- 11 氯氮平及其代谢产物对大鼠胰岛细胞胞内钙的影响
- 12 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处理
- 13 男性酒精依赖患者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脑质子波谱动态研究
- 14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额叶三维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研究
- 15 小胶质细胞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16 阿立哌唑致锥体外系反应一例
- 17 上海市社区人群阿尔茨海默病与载脂蛋白E基因的关联分析
- 18 奥氮平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汉语句子N400的影响
- 19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4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 应激和吗啡对不同周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